端午节,3大习俗和3大食俗,建议大家一定要了解

端午节,3大习俗和3大食俗,建议大家一定要了解,说到端午节,我小时候总把清明节和端午节混淆,感觉两个节日好像都一样,可能是一个祭拜先祖,一个祭拜古代名人吧,后来过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分开了,那么端午节习俗和食俗就必须了解一下,端午节是我们华夏儿女的传统节日,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很大的文化内涵和当地的习俗。我们国家不管大小节日都有一些不同的节日习俗,在特定的节日里,我们多少都要遵守一些传统习俗,以确保家庭和谐,亲人平平安安,健健康康。那么要知道端午节习俗和食俗,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。

端午的由来:
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端,有初始之意,是仲夏的开始,也是炎炎盛夏的起始。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
端午的意义:
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是古老历史文化的延续,是我们需要缅怀和珍惜的节日。端午时节,我们怀念屈原,崇尚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。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、等等
那么端午节习俗和食俗有哪些呢?
端午节习俗:
1,赛龙舟
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观赏性的传统活动,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。赛龙舟不仅是对水上运动的热爱,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。
2,挂艾草
挂艾草是端午节驱邪避疫的重要仪式。人们将艾草挂在门前,以祛除疫病,祈求保护家人平安健康,招福纳祥。
3,点雄黄
端午时节,将雄黄泡在酒中,在小孩的耳朵、鼻子、脑门、手腕、脚腕处等抹上雄黄药酒,据说可以驱使蚊虫、
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、蜘蛛等。
端午节食俗:
1,吃粽子
端午节吃粽子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,也是纪念诗人屈原。
“粽”同音“中”在中高考前,家长们也会给孩子们吃几个粽子,讨个“高中”的好彩头。
2,吃五黄
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“五黄”的习俗,五黄指黄瓜、黄鳝、黄鱼、高油的咸鸭蛋、雄黄酒(普通黄酒代替)。
3,煎堆
福建晋江地区有吃“煎堆”的习俗。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,民间说天公穿了洞,要“补天”,端午节吃煎堆后雨便止了。